完美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及论文查重服务!QQ:3982228081

当前位置:完美论文网工商论文 → 文章正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干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作者:完美论文网  来源:www.wmlunwen.com  发布时间:2024/9/13 10:07:16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塑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其干部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Z市食品产业为例,调研了Z市食品企业,并对高校干部进行访谈,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剖析了Z市食品产业现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干部在引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高校干部引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技术与产业融合难度大、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产业链协同不足、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建立政策沟通机制,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倡导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协助制定品牌战略规划等转型升级的策略,以实现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为高校干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干部  民营经济  转型升级  食品产业

0前言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其强调的创新、科技、人才和可持续性特征,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这一变革重塑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有效依托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

作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典范地区,2023年,Z市民营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高达77.8%,这一数字超过了F省的平均水平,贡献了超过70%的经济增长和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缴纳了80%以上的税收,充分证明了民营经济在Z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Z市凭借其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在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食品产业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在地方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Z市食品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高地,其丰富的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为区域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高校干部作为高校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其如何有效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4]。

文章以Z市食品产业为例,通过调研该市43家食品企业,并对Z市7所高校的74位高校干部进行访谈,结合文献资料,剖析了Z市食品产业现状,探讨了高校干部在引领Z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应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策略和措施,为提升Z市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地位提供了明确方向,为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

1 Z市食品产业现状分析

Z市是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以农产品为原料,覆盖了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展现出显著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据统计数据,Z市的食品产业在2023年实现了稳步增长,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Z市食品产业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不高以及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5]。为了应对当前挑战,Z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积极探索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以示范企业为引领,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同时,Z市正通过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和推动工业产业集群的规模化、链条化发展,食品产业正以千亿产值为基础,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以适应市场转型需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干部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高校干部,作为知识、技术和政策融合的领军者,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专业指导与战略咨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交流,协助企业拓展市场与资源,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与标准制定等多方面发挥着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全方位的保障。

2.1提供专业指导与战略咨询

高校干部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研究和分析市场趋势、行业发展动态,为食品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与战略咨询。

第一,高校干部凭借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深入的市场分析和行业研究;通过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市场机遇和威胁,为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深入交流,高校干部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企业制定符合自身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转型升级方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高校干部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为食品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战略咨询,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助力企业明确转型升级方向,使食品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

2.2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校干部通过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食品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6]。

第一,高校干部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将高校累积的技术突破及针对特定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等科研成果直接引入食品企业,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第二,高校干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食品企业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人才,不仅解决技术难题,还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助力企业快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高校干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食品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组织高校相关资源为食品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助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2.3推动人才培养与交流

高校干部积极促进高校与食品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与合作,满足食品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助力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

第一,高校干部通过深入了解食品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积极推动高校与食品企业间人才流动,精准对接双方需求,为食品企业输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食品企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第二,高校干部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与高校人才招聘会、实习实训等活动,作为校企直接交流的桥梁,为食品企业搭建广阔的人才选拔平台,深化双方人才交流与合作,丰富企业人才储备。

第三,高校干部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与高校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化了校企间的了解与信任,同时也为企业储备了宝贵人才资源,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有力推动了食品行业的整体进步。

2.4协助企业拓展市场与资源

高校干部作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关键纽带,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人脉,为食品企业搭建与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助力企业拓展市场与资源。

第一,高校干部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搭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动态,把握政策机遇,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二,高校干部积极搭建食品企业与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借助行业协会的行业信息和资源,以及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为食品企业拓展市场和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高校干部凭借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行业趋势预测等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市场拓展策略,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助力企业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2.5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与标准制定

高校干部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广泛的人脉资源,在食品行业中享有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持续为行业繁荣和进步注入新活力,并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与标准制定[7]。

第一,高校干部组织行业研讨会,为食品行业的交流与发展打造了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重要平台,共商热点、趋势与未来,更凭借他们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经验,引领行业思想潮流,同时为企业提供展示实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

第二,高校干部积极投身于食品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确保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并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提升行业标准,促进市场秩序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以及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高校干部凭借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推动食品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上发挥核心作用,通过组织行业研讨会、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积极引领行业趋势,提升行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为行业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干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3.1技术与产业融合难度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Z市食品产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新技术吸收与应用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研究成果转化方面,技术与产业融合难度大。

第一,Z市食品产业中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因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薄弱,难以独立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技术创新风险,进而在新技术面前缺乏足够的吸收和应用能力,难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第二,Z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食品科学、食品技术等领域虽取得显著成果,但受限于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及企业需求对接渠道,这些研究成果难以顺利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从而无法为Z市食品产业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第三,技术转移本是连接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重要纽带,然而,因效率低下而频频受阻,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因缺乏深入的市场洞察和商业化运作能力,难以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企业在获取技术和信息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且需承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阻碍了技术的顺利转化。

3.2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政策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步伐,造成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第一,在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需求不断演变的市场环境下,政策因其固有的滞后性而难以快速适应这些变化,进而在推动Z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第二,尽管政府已推行一系列食品产业发展政策,但它们在支持Z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力度不足,缺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企业的精准支持,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也存在支持力度有限的问题。

第三,在Z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即便政策制定得再完善,由于执行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和执行力度不足,难以充分展现其应有的效果,导致政策效益大打折扣甚至被忽视,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3.3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

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然而,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

第一,Z市食品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导,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普遍资金规模较小,导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资金捉襟见肘的困境,难以支持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大额资金需求,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进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Z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短缺的普遍问题,企业因资金规模有限和市场竞争激烈难以自给自足,同时在融资上也遇阻,既受限于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和烦琐流程,又缺乏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有效支持。

第三,Z市食品产业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性加剧了企业融资困境,除了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外,企业缺乏其他有效融资渠道,而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发展滞后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选择,影响了融资效率,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3.4产业链协同不足

食品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才能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但食品产业却面临着产业链协同不足的问题[8]。

第一,Z市食品产业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与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之间合作不紧密,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价格波动时易产生矛盾,影响产业链稳定性,同时信息流通不畅,使双方在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等关键信息上难以及时共享,进一步加剧了产业链协同不足的问题。

第二,Z市食品产业中,上下游企业因缺乏有效协作机制而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链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迟缓,同时制约了各环节互补优势的形成,限制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潜力。

第三,Z市食品产业内企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取价格战、诋毁对手等恶性竞争手段,损害企业形象,阻碍产业链健康发展,加剧协同不足,难以形成良性合作关系。

3.5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滞后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但Z市食品产业存在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滞后。

第一,Z市食品产业面临品牌数量稀少、品牌影响力薄弱,尤其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制约了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与信任,影响市场销售与品牌形象,更因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对Z市食品企业构成了巨大挑战。

第二,Z市食品产业在市场营销上遭遇困境,表现为手段传统且单一,缺乏创新与多元化策略,使得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告、促销等手段效果减弱,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产品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第三,Z市食品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上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和人才,难以制定科学策略并占据市场优势,同时资金和资源不足也阻碍了品牌在市场上的推广与发展,进而限制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干部引领区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

高校干部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建立政策沟通机制,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倡导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协助制定品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为Z市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4.1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技术与产业融合

高校干部应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构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多元化手段,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第一,产学研合作平台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与Z市食品产业内企业紧密合作的关键载体,高校干部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利用高校的科研设备和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服务,同时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共同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Z市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为验证新技术在Z市食品产业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应选择代表性企业开展技术示范和试点项目,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融入实际生产,经实践检验技术的实用性,从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

第三,为增强Z市食品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应引入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外部专家团队,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强化技术实力,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4.2组织建立政策沟通机制,定制产业支持政策

高校干部作为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组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政策沟通机制,定制产业支持政策。

第一,高校干部应积极组织产业内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召开政策沟通会议,为企业提供与政府直接交流的平台,以实时反馈产业发展需求与问题,深入探讨产业发展瓶颈、挑战及未来方向,争取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促进Z市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为响应Z市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高校干部可携手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共同制定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在内的全面产业支持政策,依托其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确保政策科学、合理,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第三,为确保Z市食品产业升级政策的有效执行,高校干部可积极参与政策监督与评估,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掌握实施动态,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与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建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为持续优化和完善政策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政策真正落地生效,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4.3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高校干部应当积极倡导并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以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一,为加大对Z市食品产业的投资力度,高校干部积极推动设立专注于食品产业的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产业升级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并凭借其资源和专业知识,引导基金投资具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推动食品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除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高校干部应积极引导企业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了解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辅助企业选择适宜的融资途径,同时协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优惠融资条件,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为提高Z市食品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和融资成功率,高校干部可协助企业完善项目包装和推介材料,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挖掘项目亮点,制定商业计划和融资方案,并凭借人脉资源向投资人推介优质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4.4倡导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促进高效合作

高校干部应积极倡导构建产业链协同机制,强化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通过协调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协同的运作体系,推动产业链各环节间的顺畅衔接与高效合作。

第一,高校干部应积极倡导并推动Z市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涵盖供应链金融、物流合作、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协同机制,以简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增强市场需求响应能力,从而推动产业链高效协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二,为强化企业间合作与交流,高校干部可定期促进举办产业链对接活动,如供需对接会和技术交流会,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第三,高校干部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等方式,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增强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4.5协助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加强市场营销推广

高校干部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协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并提供市场营销培训,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9]。

第一,高校干部可协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及传播渠道,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和消费者需求,确保战略规划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高校干部可在企业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规划后,协助其组织品牌推广活动,如品牌发布会、媒体专访和社交媒体营销等,确保活动精准传达品牌信息,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高校干部在协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和组织推广活动之余,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针对企业营销人员,提供高质量课程和资源支持,开展涵盖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营销策略制定等内容的市场营销培训,提升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培养专业高效的市场营销团队。

5结论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干部应当充分发挥在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以助力区域民营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促进区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此外,高校干部还应增进与多方部门的紧密协作与交流,携手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演进,高校干部将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为区域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动力。

参考文献

[1]韩永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N].人民邮电,2023-09-13(001).

[2]李心萍,黄福特,林丽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5(006).

[3]漳州市发改委.关于漳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2024-01-09)[2024-04-19].https://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rmzf/2024-01-09/1366797005.html.

[4]人民日报.李强在陕西调研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1-31(001).

[5]漳州市统计局.漳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漳统办[2024]9号[EB/OL].(2024-03-19)[2024-04-19].https://www.zhangzhou.gov.cn/cms/infopublic/publicInfo.shtml?id=830616714642640006&siteId=620416811908440000.

[6]刘天文,刘韦一,刘宏远.乡村振兴视野下高校选派干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机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37(09):78-81.

[7]姜涛,乔奇,王晓宇,等.食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应用探析[J].中国标准化,2024,67(05):201-205.

[8]姜明.促进食品加工转型升级,引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J].中国食品工业,2023,38(07):24-25.

[9]李燕.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食品企业品牌口号变更路径[J].上海企业,2024,44(01):125-127.

联系方式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网站地址 www.wmlunwen.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
完美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