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开展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对金融风险的及时防控,还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保障公立医院的长足发展。因此,公立医院应当从日常财务运营的细节入手,严管经济收支,切实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就医。
关键词: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公立医院是指由政府直接设立并管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是执行国家医疗价格的非营利机构,即国营医院。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逐年减少,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公立医院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将难以维持公立医院的健康及长足发展。基于此,公立医院必须尽快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以科学的防范对策应对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逐步提升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一、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部分
(一)未及时处理债务危机
如果公立医院并未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理债务关系,就造成公立医院的负债水平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公立医院不堪财务负债方面的重荷。公立医院的财务支出能力不断减弱,偿还债务水平降低,这些债务危机使得医院资产负债率远远超出了医院的警戒线水平。此外,医院部分的短期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大中型医疗设备,增加了短期资金使用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医院的金融风险。
(二)资产配置不够合理
在对公立医院进行经营水平与经营状态评估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公立医院的资产配置情况。如果医院资金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就会导致现金流转资金过长,资金回笼压力过大,影响到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资金总额占比中,如果固定资产的比例过大,会严重影响到医院资金的流动性,这些都是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金融风险。
(三)资金方面收不抵支
公立医院的资金的收支情况,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如若资金方面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状况,将致使收支长时间存在赤字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资金方面收不抵支,最后往往会演变成为较为严重的资本亏损情况,负债资本比例提高,出现财务危机,并对医院留存收益与自有资本造成侵蚀,使医院出现较大的生存危机。
二、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各种环境因素,都会造成公立医院的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在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行下,我国医疗服务也在迅速发展,民营医院的迅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点的增设,都造成公立医院的市场经营范围与接待患者人数缩减,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调,诊疗服务结构调整等等的因素都这进一步影响了公立医院的资金流,导致金融风险逐步增大。
(二)管理人员防范意识不足
公立医院财务运营有许多风险,其中管理人员防范意识的不足加大了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资金配置工作时并未谨慎对待可能存在的风险,又缺乏科学的资金利用手段,主观认为只要符合规范使用医院资金就能防范金融风险,财务决策失误频发,都将导致金融风险的形成与发生。
(三)金融风险监管力度不强
不少公立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运营操作不当的问题,在缺乏完善与强劲的监管体系的情况下,导致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的可能。医院没有一套完整应对金融风险的监管体系,内控的缺失,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就没有强而有力的约束,难以对财经纪律进行有效保障,诱发金融风险。
三、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医院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完善的金融风险管控机制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政府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医院监管机制,制定相应的资源配置标准,将各项基础政策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扶持力度。针对一些重点医学项目,应当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与财务风险。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医院经营需要在鼓励与引导社会资本的前提下进行,扩大债券融资与融资租赁。完善的医院金融风险管控机制的支持,能够负债规模与结构进行科学规划,从而降低医院贷款的资本成本率。一旦出现未经上级批准就擅自向银行进行贷款或者是投资的情况,造成公立医院由于非自然因素出现较大损失,将依法追究医院以及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
2、建立长效信息互享与沟通机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开展实际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长效的信息互享与沟通机制,并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总体情况进行宏观的掌握与评估,引导公立医院树立较高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更好的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做到风险预判与自我评估。在长效的信息互享与沟通机制的支持下,能够营造创设互利共赢的经营状态,显著降低公立医院由于负债经营导致的财务风险,维持公立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格局。
(二)医院方面
1、建立事前风险预案
医院方面是开展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关键层面,建立事前风险预案能够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建立事前风险预案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避由于法律法规了解不全原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在公立医院的各项资金支出项目确定之前,需要充分结合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在保障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资金配置方案,以依据合理的资金配置计划降低公立医院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成本,从而降低由于负债融资对公立医院运营造成的影响。
2、做好资金统筹规划
资金统筹规划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融资方式的选择、负债期限的规划、资金结构的配置等等,只有通过合理的资金统筹规划,才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对此,医院应当对各项金融分享建立详细的事中控制方案,结合有效的财务预警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实施监督,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财务监控,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偿债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及时调整医院的资本与负载结构,做好资金统筹规划工作,从而降低公立医院的金融风险。
3、确定事后风险防控机制
事后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能力降低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浪费现象从而为公立医院能够按照偿还负债奠定坚持的基础。为此,公立医院应当加强对流动资产以及运营资金的管理。流动资产占据着医院资产的一大份,是医院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是由医疗应收款,患者住院费、医药费等部分组成的,如果这些部分的周转速度较快,那就表明医院的资产流动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短期偿还欠债能力。对医院的运营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长期投资规划,在确定发展决策时首先应当对决策可能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占有的市场份进行综合性评估,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下开展随后的工作。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医院资金流动的方向以及市场经济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资金运转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医院的金融风险。
4、加强内控机制,切实做好内部监管
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重大财务决策或会计事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追踪资金流向,强化风险评估,优化工作流程,避免差错和风险。
(三)金融机构
为能够有效规避公立医院在存在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方面首先需要做好授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门的各项规定,在银行的外部监督以及控制能力的支持下,将公立医院中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其次,金融机构还需要对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规划、医院各项指标以及医院业绩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加强对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力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的项目,需要安排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负责管理,以在先进人才以及技术的支持下推进项目的顺利运行。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意识到医疗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改变传统的过分偏向于城市医院贷款的思维,降低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重视对县级医院的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融资实施,实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开展公立医院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对金融风险的及时防控,还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保障公立医院的长足发展。因此,公立医院应当从日常财务运营的细节入手,严管经济收支,切实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就医。
参考文献
[1] 陈嘉欣.如何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现金流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8):244-245.
[2] 陆玉凤.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绩效考核管理优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7):2-3.
[3] 尹明.提高金融意识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资金管理[J].财会学习,2020(17):214-216.
[4] 闻毅.探索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2020(12):97-98.
[5] 李慧玲.论公立医院金融风险的防范[J].市场研究,2016(01):59-60.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网站地址 www.wmlunwen.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
完美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