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描述我国地方高校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的弊端, 对现如今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撰写的论文模式进行分析, 并对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判解模式内涵进行剖析分解, 探索其真正的渊源。
关键词:地方高校; 法学; 毕业论文; 判解模式;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graduation thesis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law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thesis mode of law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It demonstrates and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model of those undergraduates so as to explore its true origin.
Keyword: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egal science;graduation thesis; judgment mode;
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高呼声, 近20年以来, 我国始终坚持“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国家方针政策之外, 更是推崇由单一的模板化教育转变为实质化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理念。本科毕业论文是考验高校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内学习所所获得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发展,法学 (法律类) 高等教育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由原先的部属政法类专业高等院校开设法学专业逐渐发展到地方性的众多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法律类本科专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地方高等院校的法学 (法律类)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状况, 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挖掘, 同时, 对论文模式进行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多年在地方性高等院校法学教学中发现, 大量的本科法学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因此笔者针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随机对某地方三所高校的法学本科大四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不是自己对法律问题思索的结果占33.3%, 毕业论文选题仅仅是任务要求的占16.7%, 论文选题胡乱拼凑的有4.7%;2.有没有过抄袭 (非标准内注释、引用) 行为问卷中, 整段文章更改语句的占21.4%, 借用他人论文大纲有47.6%;3.对毕业论文撰写毫无感兴趣的占19%。4.支持改变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要求的占92.8%。通过对法学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调查, 笔者发现这些非政法类专业高校的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地方性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应当引起重视并有必要研究考核体系改革了。
笔者列举一些问卷调查结果:
1.毕业论文结论是对现实的矛盾或者问题提出了你思考考的的解解决决办办法法吗吗??
图1
图1 下载原图
2.你搜集的论文资料在你论文的字数中占据的比例是?
图2
图2 下载原图
3.你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有着兴趣吗?
4.你支持用其他更灵活的毕业考察方式替代毕业论文吗? (如翻译文献、实习报告、团队合作等)
二、地方高等院校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模式及有关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2015年 (中国) 全国的高等院校中拥有法学专业的有650多所, 许多之前不曾设有法学专业的高校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重新增加法学专业, 而随着大学数量增加, 传统政法类大学录取人数有限等原因, 选择非政法类地方高校就读法学专业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而影响他们选择取向的更多的是法治社会的熏陶以及自身对法律的认知程度。近年来随着国家依法治国的推进, 选择非政法类地方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同样越来越多, 据调查统计某区域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增长比率逐年上升。
然而, 非政法类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与政法类专门高校相比, 专业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 师资队伍水平上有差距;第二, 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不合理;第三, 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第四, 校园法律文化氛围不够;第五, 学校法律院系与社会法律实践部门联系不足;等等原因。
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在现状上主要表现为:由教师提出选题、学生搜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 这样僵化的套路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抄袭, 浪费时间和精力, 导致学生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恶劣评价, 最终导致厌学逃避。具体表现为:“学生按照选择的题目与指导老师建立了联系, 在学校规定的时间与步骤范围内,与指导老师相互配合完成论文写作。但纵观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形式上看, 参考文献的格式不规范, 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何处, 一般的学生在指导老师多次修改的情况下, 方能够正确标注;参考文献与注释不区分;标点符号欠规范;错别字、论文排版、字号大小、字体及整齐度等也是常见的问题。内容上看, 一般的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有以下问题:1.不明确摘要如何概述, 关键词为何不知所云;2.结构似教材, 没有问题意识, 常见的论文只是对命题的基本理论、或知识点做一般性梳理或介绍, 无深度与创新可言;3.论证不力, 缺少内在严密的逻辑性, 体现在:一是从理论到理论, 缺少必要的和充分的事例和数字的依据;二是引用、分析理解法律条文、法理基本原则不准确;三是材料很多, 但在选材和组织材料上欠佳,缺少周密严谨的逻辑性;4.绪论和结论写作不当。有些论文的绪论, 篇幅相当大, 却写了一些与毕业论文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无用的话, 没有很好地起到导引本论的作用;有的论文的结论也不符合写作要求;有的论文根本没有结语, 有头无尾, 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结果。”
图4
图4 下载原图
图5 连续5年某区域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增长比率
图5 连续5年某区域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增长比率 下载原图
图3
图3 下载原图
综上所述, 针对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法律类) 专业毕业论文模式的主要现状进行探究, 归根结底还在于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经验缺乏。若在实际教育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而并非只是传教式的教学模式,则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的法学 (法律类) 本科生不仅可以具备相当法律素质, 将学习到的法律功底用于武装自己, 而且现实中的许多法律问题都可以依法而解。
为此我国学者对我国法学教育展开了众多的宏观研究探索, 但对法学 (法律类)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如何定位和改革研究不多, 目前对法学 (法律类)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模式研究主要有:河北经贸大学王韬博士《司法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训练模式研究》、武汉刘晶老师的《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答辩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哈尔滨师大梅奕敏副教授《导学模式提升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西南政法大学蔡英博士《法学 (法律类) 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研究》等等。他们一致认为:传统的法学 (法律类) 本科论文写作偏重立法论角度、采纳教科书式的阐发, 属于纸上谈兵式的肤浅论理。他们提出的改革模式有:1.司法适用模式。训练目标注重法律适用方法, 成果形式采纳案例研判模式。2.模拟法庭式。即通过模拟法庭的再设计、角色扮演、分析自身感受和经验, 阐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3.系列化、一体化模式。笔者认为, 以上三种模式具有强化实践的意识, 但是有的改革模式 (如系列化、一体化模式) 没有根本上革除传统的学生被动式资料搜集、抄袭为主的弊端;另外模拟法庭式和本科教育教学差距太大, 在本科法学学生中未必具有可行性, 亦或是实践中投入巨大, 现有的高校师资和设施难以胜任。只有司法适用模式在目前我国非政法类地方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现状中具有实际意义, 但有些操作模式仍需研究。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网站地址 www.wmlunwen.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
完美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