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及论文查重服务!QQ:3982228081

当前位置:完美论文网体育论文 → 文章正文

武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作者:完美论文网  来源:www.wmlunwen.com  发布时间:2024/11/26 9:46:43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全面阐述武术数字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政策约束、供需平衡、现代科技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武术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组织优化、推动技术革新的武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推进路径。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武术  数字化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1]。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愈加依赖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2]。开展体育科技革命、实现自立自强,是推动我国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3]。武术运动既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人们通过习练武术,不仅可培养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培养厚德载物的精神。武术运动独具健康特色,适应体育强国思想和社会对健康的普遍关注。人们通过习练武术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交往。传统武术的弘扬与发展需要更多有效资源的进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关注,开发更多创新方式,尤其是应用科技的力量,以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取向和生活习惯,适应市场多层次需求的活态传承方式,由内而外重塑传统武术发展的活力。

1 武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武术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高水平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的构建

1.1.1武术数字化拓宽空间场域,提高全民健身可及度

场地建设一直是推动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高质量的武术场馆建设相对较为欠缺[4]。智能健身镜的问世,让AI健身成为了可能。随着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武术数字化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多。数字化将赋能武术,实现线上全息武术馆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武术锻炼的专用空间,并构建更为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实现对武术场馆的智能监控和资源分配。虚拟场馆能够协助解决部分地区缺乏场地的问题,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增强可及性,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群参与,引导优质全民健身资源向偏远地区流动[5]。

1.1.2武术数字化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助力全民健身横向发展

武术的数字化发展,也能吸引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出版等领域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多行业、多领域的协同融合,实现全民健身事业的多维度发展,打造全民健身“共同体”。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武术旅游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参与虚拟武术表演或训练,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与医疗康复领域结合,为康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武术康复方案,加速康复过程。这种多维度的发展将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的内涵,使其更加综合和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也将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长远来看,这将使得全民健身能够逐步地不完全依赖于政策扶持,形成自身的价值空间。

1.2 武术数字化满足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1.2.1武术数字化丰富健身手段,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提供更多选择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数字场景中体验各种武术动作和场景,使健身更具趣味性和个性化。例如,通过VR头显,人们可以在家中练习太极拳等徒手项目,还能模拟剑术等需要器械的项目,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丰富多样的场景能够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此外,可以以数字虚拟人的形式代替传承人,以推广武术运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虚拟指导者,成为一个解决传统问题的新方案。

1.2.2武术数字化提高健身实效性,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武术数字化通过自动采集和分析群众武术练习数据,提供了实时的个体化指导和反馈。例如,通过穿戴式设备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姿势、力度、速度等关键指标,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改进建议。这种实时反馈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武术技巧,还提高了健身效果的实效性,深入了解不同武术训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识别潜在的危险。这些被记录下的数据,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充实传承内容,构建起更加科学全面的信息平台,为全民健身的普及持久发力。在此类平台上,还可以提供健康和营养指导,推动全民养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1.3 武术数字化支持共筑全民健身体育文化

1.3.1武术数字化唤醒民族文化记忆,增强全民健身参与意识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精神。通过练习武术,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形成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精神。武术强调尊重和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继承和创新,武术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视听资料、武术器械、人物画像、武德戒规等文化符号与健身相结合,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从而增强大众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意识。

1.3.2武术数字化展现传统体育特色,助推全民健身

武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吸引国际观众的关注。通过数字化手段,武术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价值。而通过武术数字化,可以让全球的玩家在同一个服务器进行练习和比拼,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全球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 武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约束困境:全民健身数字化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规范指引

2.1.1武术数字化监督机制羸弱,信息安全存在风险性

后疫情时代,群众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线上健身,而智能穿戴设备、数字化健身软件,也让大众拥有了更多有趣的居家运动方式的选择,增强了大众健身的主动性与投入度[6]。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目前武术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政府部门对其监督力度相对较弱,大众的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危险性。由于缺乏监管,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滥用这些平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用于非法用途。这不仅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造成金融欺诈和身份盗用等不良影响。

2.1.2武术数字化管理规范缺失,传播内容存在盲目性

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武术在网络上的推广内容逐渐丰富,突破了原有竞技武术单向价值扩张的生态,出现众多涉及地域武术、不同拳种、武术器械的展示。如以“凌云的峨眉武术”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展演受到了大众广泛的喜爱,但其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引人深思。以凌云为代表的“网红”,对武术推广发展具有一定的效用,但是由于其传播的内容存在动作特效较多、准确性较低的实然困境,容易对大众造成误导[7]。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平台和内容提供者缺乏规范的指导,导致传播内容的盲目性和低质量。盲目竞争和低门槛进入市场也导致了大量低质量、低水平的武术数字化产品的涌现,武术视频和教程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大众难以对传播的武术数字化内容进行精准地筛选、合理地选择,将对练习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风险,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全民健身事业,武术数字化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2 供给困境:全民健身数字化供需关系不匹配,难以真正共享

2.2.1有效供给不平衡,武术数字化地区差异大

全民健身数字化的有效供给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源,拥有高水平的武术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数字化内容和公共服务。然而,与之相对应,一些贫困或偏远地区的数字化供给相对较差,几近于无,这导致了地区差异的加剧。一些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了全民健身数字化的便利,而其他地区的人们却面临了严重的数字鸿沟,难以享受到同样的机会[8]。

2.2.2有效供给不充分,武术数字化覆盖面有限

尽管发达地区存在一些武术数字化平台及应用,但它们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受众针对性不强,难以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意味着仍然有很多人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参与武术健身活动,武术数字化的服务供给无法做到人群全面覆盖,难以把控不同层次人群对于数字化健身的需求。尤其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对武术数字化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基于一般群体的基础数字化设计则显得对其不具有普适性价值。

2.3 科技困境:全民健身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转型进展缓慢

2.3.1武术数字化平台落后,发展进程缓慢

武术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基础建设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这一滞后反映在硬件设备、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与其他体育数字化平台相比,武术数字化平台的用户体验可能较差,功能和性能有限,这将阻碍用户的参与和持续使用,限制武术数字化的持久发展。

2.3.2武术数字化产品单一,功能精准度低

目前的武术数字化产品在内容多样性和综合性方面存在不足。用户可能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应用来满足他们不同层面的武术兴趣和健身需求,导致用户的注意力分散,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健身目标,长此以往将导致用户的流失。同时,一些武术数字化产品由于缺乏适用于个体差异的算法、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无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这将有碍于用户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健身目标,降低了用户的忠诚度。

3 武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3.1 顶层设计:健全武术数字化管理机制,做促进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推动者

3.1.1制定武术数字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为确保武术数字化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制定清晰的战略计划,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让政府在该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政府应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武术数字化相关政策内容,积极推动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规划武术数字化的推进历程,为不同地区提供指导,确保政策一致性和有效实施。设立协同机制,鼓励私营部门、机构和学术界合作,增加武术数字化领域的投入,支持武术数字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共同推动武术数字化的发展。

3.1.2加大武术数字化金融支持,积极落实政府财政扶助

为了支持武术数字化的发展,政府应增加金融支持措施。积极推动财政扶助计划,以资金支持武术数字化项目。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资金,以推动其成长和创新,这将有助于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和创业者投身武术数字化领域。鼓励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和研究项目,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共享[9],以推动武术数字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武术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这将有助于推动武术数字化的创新,提高数字技术在武术数字化发展中的应用水平。

3.1.3建立武术数字化标准体系,认真履行政府监督职能

为确保武术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严格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数据安全和道德准则等方面的标准。政府可以借鉴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的经验[10],制定武术数字化评价指标,以提高各地区政府部门参与武术数字化治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政府应担当监督和管理的角色,确保企业和机构遵守这些标准,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

3.2 组织优化:加强武术数字化协同交流,做促进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引领者

3.2.1强化武术数字化协同效能,尽力缩小不同地区的供需差距

为确保武术数字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平衡发展,需要增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各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进行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跨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同一框架下的武术数字化协同联动治理机制,这一举措将促进武术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以减小供需之间的差距。同时充分发挥区域武术产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强化武术数字化产业效能,对于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传统武术特色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大力推广互联网平台,以线上直播、视频推送等形式推广民族传统武术,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力推广数字化武术场馆,承办大型武术活动,共同推动武术数字化发展。

3.2.2搭建武术数字化产业平台,大力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

为了提高武术数字化产业的竞争力,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综合性产业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合作机会。通过整合行业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平台的推广和宣传,武术数字化企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平台还可以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推动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互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协同发展。该平台将促进企业间的联动合作,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分享,通过建立专业的线上交流平台和举办行业峰会、研讨会等活动,企业可以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经验教训和行业趋势,从而激发创新灵感和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武术数字化产业平台。此举将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培育武术数字化新生力量,全面深化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为了培养更多的武术数字化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专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进行武术数字化技术的研究项目。这将有助于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提高武术数字化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高校应该积极交流合作,打破武术产业的“数据孤岛”[11]。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武术数字化领域的需求。共同进行武术数字化技术的研究项目。这将有助于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提高武术数字化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3.3 技术革新:健全武术数字化管理机制,做促进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的先行者

3.3.1夯实武术数字化基础建设,激发数字发展活力

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夯实武术数字化基础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应当确保武术场馆和培训机构具备现代化的数字设施,包括高速互联网连接、智能化装备和数据采集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将为武术运动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支撑,为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共享创造有利条件,激发数字发展活力。

3.3.2促进武术数字化技术创新,钻研前沿科技产品

为满足大众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必须不断推动武术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提高武术数字化平台的质量和性能,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其功能的精准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数字化的发展。关注前沿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将它们与武术相结合。通过引入这些新技术,我们可以提升武术的培训质量、竞技表现和管理效率。

3.3.3加强武术数字化安全保护,建立可信数字环境

随着武术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安全问题也愈发重要。为了确保武术数字化管理的可信度和可持续性,必须加强数字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法规和政策,明确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原则,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投资于数字安全技术和培训,确保武术数字化系统不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建立监测和应对数字威胁的机制,以及定期的安全审计,将有助于确保武术数字化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结语

武术数字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推广的重要路径,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武术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大众健身提供了更多选择。武术数字化以提高群众参与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大众健身高质发展需求、打造数字化推广体系、建立新型体育文化等方式赋能全民健身持久化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注入新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5).

[2]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1-124.

[3]王先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60-85.

[4]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2.

[5]高梦真,邱丽,石振国.数字赋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逻辑、短板与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4):443-448,474.

[6]任波,黄海燕.后疫情时代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1(4):1-7.

[7]虞泽民,李英奎.数字化视角下中国武术国际推广价值、困境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12):66-70,78.

[8]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1-4.

[9]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2.

[10]任波.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逻辑、问题与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4):448-455.

[11]任波,黄海燕.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7):22-34,66.

联系方式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网站地址 www.wmlunwen.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
完美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