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论文网提供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及论文查重服务!QQ:3982228081

当前位置:完美论文网心理论文 → 文章正文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探讨

作者:完美论文网  来源:www.wmlunwen.com  发布时间:2020/1/23 10:13:38  

摘要:教育兼具理性与感性,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事的是一项高情绪劳动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如果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过多负面情绪累积,这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李明军指出,正向情绪表达受职业认同的影响,个体对职业、自身角色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其情绪劳动策略的选择。[1]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是幼儿园教师对其角色的认同程度,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接纳程度。[2]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有助于缓解职业生涯中的消极情绪,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发展。[3]本研究探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优化情绪劳动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职业认同; 情绪劳动策略; 关系;

一、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浙江省9个市区的300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为82.3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孙阳修订的《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量表》测查幼儿园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运用情况。该量表包括表层加工(7个题项)、深层加工(4个题项)和自然调节(3个题项)三个维度,共14个题项。表层加工着重强调调控表情和行为,如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以使个体的情绪在表面上符合组织需要的情绪表达规则。深层加工着重强调调整对工作环境及相关要求的认知,以使个体的认知、情绪体验与组织需要的工作情绪保持一致。自然调节着重强调个体自然、真实地表达在工作环境中体验到的情绪,无需从认知或表情和行为上进行调控。[4]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为1~5分。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8,信度良好。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王彩凤编制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测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情况。问卷包括职业认知(3个题项)、职业情感(4个题项)、职业意志(4个题项)、职业需要(3个题项)四个维度,共14个题项。职业认知是指幼儿园教师对自己是否符合幼儿园教师职业规范的认识。职业情感是指幼儿园教师是否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在职业生涯中的情感体验。职业意志是指幼儿园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坚持性。职业需要是指幼儿园教师感知到的教师职业带来的满足感。[5]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为1~5分。问卷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信度良好。

本研究采用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运用情况

如表2所示,以性别、婚姻状态、学历、园所性质、年龄、教龄、工资水平为自变量,情绪劳动策略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运用在性别、婚姻状态、学历、年龄和工资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园所性质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一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深层加工和自然调节策略的运用水平显著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太一致。[6]究其原因,可能是民办幼儿园在组织文化与氛围上相对比公办幼儿园更宽松、自由,这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调整自己的认知与内在体验,运用深层加工和自然调节策略来缓解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二是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对自然调节策略的运用水平显著低于教龄为7~12年和13年及以上的教师。这与孙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随着教龄的增加,幼儿园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以及对工作中遇到的情绪问题的处理经验会更加丰富,能够将组织要求内化,自然表现出组织需要的情绪反应。[7]

表2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运用情况(M±SD)

注:M代表题均分,SD代表标准差,*p<0.05,**p<0.01,***p<0.001,下同。

2.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如表3所示,以性别、婚姻状态、学历、园所性质、年龄、教龄、工资水平为自变量,职业认同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在婚姻状态上,已婚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意志得分显著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已婚幼儿园教师重新选择职业的成本比较高,因此相对未婚幼儿园教师,他们更愿意继续从事现在的职业。在学历上,中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的中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职业有更深刻的情感,所以职业情感得分相对较高。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意志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其将幼教工作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念尚未完全形成,而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教龄相对较长,且目前大部分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幼教工作已被其看作终身职业,因此其职业意志得分相对较高。在园所性质上,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意志得分显著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更多是基于自身对幼教工作的理想和兴趣而选择从事幼教工作的,其对自身工作的坚持性较强,较少受外界因素影响。在年龄上,41~50岁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意志得分显著高于21~30岁和31~40岁的幼儿园教师,31~40岁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需要得分显著高于21~30岁的幼儿园教师。在教龄上,教龄为13年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意志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年及以下和4~6年的幼儿园教师,教龄为7~12年和13年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需要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4~6年的幼儿园教师,教龄为13年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需要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幼儿园教师,教龄为13年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整体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年及以下和4~6年的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长和教龄较长的幼儿园教师从事幼教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他们更能体验到幼教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感受到社会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他们的职业意志和职业需要相对较强。在工资水平上,工资为4001~5000元的幼儿园教师职业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工资为2001~3000元和5001元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工资为5001元及以上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工资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工资为4001~5000元的幼儿园教师整体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工资为2001~3000元和3001~4000元的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相对较高的工资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使其更加热爱幼教工作,从而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表3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情况(M±SD)

3.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

如表4所示,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得分均与表层加工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知、职业需要得分和职业认同总分均与深层加工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知、职业意志、职业需要得分和职业认同总分均与自然调节呈显著正相关。

表4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的相关分析

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以表层加工、深层加工、自然调节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表层加工与职业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职业情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表层加工水平,其预测力为18%;深层加工与职业认知和职业需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职业认知和职业需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深层加工水平,其预测力为23%;自然调节与职业认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职业认同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然调节水平,其预测力为8%。

可见,若幼儿园教师热爱幼教工作,那么他们很少会因为工作压力等负面情绪而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单纯采用表面的情绪管理策略来应对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当幼儿园教师对教师职业规范的认识比较全面和深刻,同时能感受到幼教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与社会认可时,他们往往能采用比较积极的情绪劳动策略,努力调整内在体验与外在行为,使之符合组织规范的要求。而自然调节策略是较高层次的情绪劳动策略。当幼儿园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与需要都达到较高水平时,他们才能将职业规范内化,对职业抱持积极的情绪体验,愿意一直留在幼教岗位上,自然而然地表达符合职业理念和角色要求的情绪。

三、建议

1. 培养幼儿园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情感,减少教师对表层加工策略的使用

一方面,在幼儿园教师入职前应当着重考察其是否热爱幼教职业,对幼教职业是否抱持积极的情感认同。在幼儿园教师入职后,幼儿园可以积极引导新教师与老教师交流工作经验,传递老教师对幼教职业的积极信念和情感,坚定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后是否对工作抱有热情也与幼儿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应当积极改善园内的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教师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齐全的教学设备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幼儿园也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园长宽容、开放、民主的管理态度有利于园内人际关系和谐,教师也能感受到幼儿园的凝聚力,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减少教师对表层加工策略的使用。[8]另外,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帮助幼儿园教师以更加积极的情绪劳动策略来应对工作中的消极情绪。

2. 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职业需要,促进教师对深层加工策略的使用

合理的工资待遇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对自身的工作规范与工作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形成恰当的自我认识,在面临工作困难时采用积极的情绪劳动策略。要使幼儿园教师深刻认识、理解与执行职业规范,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帮助教师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另外,幼儿园应当将教师情绪素养的培养纳入师资培养实践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使用深层加工策略的能力。田学红认为,应当在入职前对幼儿园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情绪素养。[9]幼儿园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通过情绪日记、表情练习等方法,帮助教师认识和接纳教师情绪劳动规则,提高他们对自我及他人情绪的感受能力和自我情绪表达与管理的能力。[10]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宣传,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使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当幼儿园教师感受到自身的劳动被幼儿家长和社会认可后,他们将更有可能采用深层加工的情绪劳动策略应对工作中的消极情绪。

表5 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回归分析

3.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促进教师对自然调节策略的使用

自然调节策略是最理想的情绪劳动策略,但自然调节策略的运用需要幼儿园教师更多经验的积累。因此,要提高幼儿园教师自然调节策略的使用水平,需要综合提升教师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需要水平,使得教师愿意坚守幼教岗位。随着教龄的增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教师能够更自然地使用自然调节策略来应对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另外,由于自然调节策略的运用与教龄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应当合理利用老教师这一资源,通过举办研讨会等方式,让老教师结合自身经验,与其他教师,尤其是教龄为3年及以下的新教师,分享自己专业成长的经验与情绪管理的方法。幼儿园也可以引导新教师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观察老教师的情绪管理方式,学习如何自然表达教师职业规范所要求的情绪。[11]

参考文献

[1]李明军.服务人员情绪劳动心理过程的理论解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3-18.

[2]尹姗姗.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研究: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周海霞,龚玲.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108-109.

[4]孙阳.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发展特点及与情绪耗竭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王彩凤.幼儿教师人格类型与其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6]林娇娇.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7]孙阳,王元,张向葵.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4):497-502.

[8]许敬杰.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2016.

[9]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67-70.

[10]钟晨音.职前阶段教师情绪劳动素养训练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62-66.

[11]杨露.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C市教师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联系方式

客服老师 3982228081
网站地址 www.wmlunwen.com
郑重承诺 专业团队,保证原创与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指导服务!
完美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